Holiday,我真的很愛您

香港人對外國工作充滿各樣憧憬,其中一個就是假期。“我的英美同事又放假喇” 間中在香港的office充斥,然後總有同事接著表示“我都好想好似佢哋咁多假呀”。 上星期末收到公司的Weekly Digest表示希望所有同事八月底前最少放5天假,更鬼鬼祟祟的放到Good to Know部份,美其名就是希望同事take time off休息一下,心水清的當然就知道管理層不希望九月後所有人同時放假令所有項目停頓。 假期的多少因公司而異,而自雇或project-based的朋友更無放假可言,當然視乎你於IR35以内與否。以蔽公司為例,英國倫敦總部的全職員工(regular staff)每人每年都可以在銀行假期(bank holiday)之上放26天的有薪假,其中3天假期需要預留予聖誕期間辦公室shutdown的時候放,每年只准許carry over最多5天的假期到下年度使用,而且需要於三個月内使用carry over的假期。直至上年中,公司推出關顧員工計劃而不需要同事預留3天聖誕假期,而且額外加入生日假,一下子把假期日數推上30天。 下表比較香港及英國過去四年的的法定銀行假期: 香港 英國 2017 13 8 2018 15 8 2019 17 8 2020 17 8 來源:香港政府網站及英國政府網站 離開香港前我最後在職的公司有14天假期,即2017年共有27天假;倘若我仍然於同一公司任職,以每5年加兩天計算,2020年的假期共33天,都只比我現在的少5天。反而我最羨慕的就是蔽公司香港分部的同事,因爲跟從英國公司制度的關係,每位同事每年有23天合約假期再加3天聖誕假,即2020年共43天假。呢啲荀工去邊度搵? 至於北歐,每年大概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的時間收到合作伙伴的auto-reply電郵,表示放假到八月底,而且更寫上”I have no access to work emails.”,唔係limited access係no access,幾惡呀!

淺談英國職場文化

間中讀到在英港人的Facebook群組上,部份人投訴於英國職場被同事或上司歧視的經歷;我們並非當事人,未有第一身的感受,只能相信香港谷友的片面之詞。 究竟英國職場歧視的問題是否就某部份在英香港人所描述一樣呢?英國職場的文化又大概如何?為此我訪問了我的上司A先生,了解一個英國人對英國文化的理解及提供一些建議。我的上司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擁有超過35年電訊行業生意及市場營銷經驗,亦曾於在英日資及港資公司工作多年,意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Relationship versus Outcome A先生跟我分享前,提醒我及香港人切勿over-generalise英國職場及英國文化生態,尤其是在倫敦這個國際大都會裡面,真正擁有authentic英資背景及英國文化的公司為數不多,更普遍的是外資包括美資、中資及歐洲背景的公司,不同背景的公司有著非常不同的文化,受企業模式及規模主宰。 他表示英國人亦泛指歐洲人的公司文化多為relationship-oriented(我會用diplomatic一字去概括),是以關係掛帥的文化。以關係為首的文化,是受到long-term goals所驅使,公司希望透過員工互相配合,team work的形式去達到公司的長遠目標,it’s more about the journey。正正因爲關係主導,往往發現不少人花更多的時間跟其他人build relationship而怠慢了工作,所以不少香港人表示英國人’做嘢慢’不是空穴來風。話雖如此,英國或歐洲full of pride的人為數不少,於team work的環境中會間中出現希望一枝獨秀的明星人物。 If you focus only on the outcome, you may ultimately fail because many bridges have been burnt. A先生 (9 June 2020) 他繼續分析港資公司文化。他認爲香港人職場文化以outcome為主,’唔駛急最緊要快’及’唔理你總之同我搞掂佢’可見一班。以outcome為主的文化可以推動公司業績及短期目標,員工通常較proactive,但過程中有機會因爲要顧及outcome而犠牲了relationship。香港人工作環境裡面會較少出現明星類型的人(此論點我未敢完全認同)。 他認爲兩種的文化都各有利弊,If you focus only on the outcome,you may ultimately fail because Continue Reading